“鎖眼要均勻齊整、有彈力,不可緊……”“拆紗不可有抽筋或另起耳圈……”
7月5日,記者見到縫盤操作工魏新苗時,她正一邊忙著手中的活計,一邊給身邊的同事說著縫盤操作要領。
把自己好的操作方法無私傳授給身邊的同事,魏新苗已經堅持十幾年了。
今年41歲的魏新苗,是新疆天山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天山紡織)的縫盤操作工,也是新疆毛紡行業縫盤操作能手。1994年秋天,在朋友的介紹下,魏新苗來到天山紡織,成為一名縫盤工。
精于一技,專于一業。這一干就是24年。24年里,她辛勤耕耘、刻苦努力,始終堅守一線操作崗位,連續多年榮獲天山紡織勞動模范,成為天山紡織優秀的工匠人物。
“干好一項工作,既要有過硬的技能,也要有良好的心態,把縫盤工作視作學習積累的過程,就會收獲愉悅幸福。”魏新苗笑著說。
縫盤工是目前毛紡織行業里,不能用機器取代的一個關鍵工種,必須由人手工把機織出來的毛紡織品的不同部分,用手工縫制成一件完整的成衣。這既考驗縫盤工的操作技藝,也磨練他們的耐心、毅力。
這項工作并非每位縫盤工都能堅持下來。初入這行的魏新苗,也曾有過放棄的念頭。“和我一起上崗的姐妹們先后都調換了崗位,幾年下來縫盤工崗位上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,那時孩子年幼需要人照顧,我也動搖了。”魏新苗說。
但魏新苗還是堅持了下來。她說,每當看到別人穿上自己親手縫制的成衣,內心都會涌出一種驕傲。這是她奮斗的動力。
魏新苗對縫盤工作始終抱有一種尊重和敬畏。
每次坐到縫盤機前,魏新苗總是嚴格按照縫盤操作規程和工藝流程對待每件產品,時刻以“不合格的產品不轉序,下道工序就是顧客”來警醒自己;遇到大忙季節,主動帶頭加班趕工期,甚至是通宵達旦也無半句怨言。
上世紀90年代中期,公司接到的都是出口的大額訂單,工期緊、任務重,作為瓶頸的縫盤工序來說,難度很大,大家都很發愁,如此大的訂單量如何能在短期內保質保量地完成?瘦弱的魏新苗成為班組的帶頭人,默默地主動加班到凌晨兩三點,困了就在車間隨便找個地瞇一會,醒了接著干。在魏新苗的影響下,大家也開始自覺加班,最終保質保量的完成了一批有一批訂單,國外客商對天山的如期履約給予了高度贊揚。
面對這個單一又略顯枯燥的工作崗位,魏新苗總是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,24年如一日,不知不覺中成為班組的技術能手和質量標兵。2017年她以產量指標189.82%的成績遙遙領先,成為班組的佼佼者。
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紡織女工,組織上給予我的更多,我做的還不夠,所以,我奮斗的腳步一刻也不能停。” 魏新苗說。
稿件來源:新疆經濟報